徐根宝:不再追求功利,人才培养成首要任务
11月30日讯,81岁的徐根宝近日率领上海队参加三大球运动会,并最终获得亚军。《新民晚报》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徐根宝的培养模式。
在每场比赛中,徐根宝的大嗓门总是成为现场的一道风景线。在男足决赛当天,他坐在主席台上,通过两层看台激情指挥,即使面对6000多名观众,他那极具穿透力的声音依然清晰可闻。“传,把球传好!”“回去,接应!”“跑起来啊!”这些口号已让熟悉他的上海媒体见怪不怪,但对外地同行和现场观众来说,这样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仍显得格外令人敬佩。
“要出球星。”这是徐根宝到长沙后说得最多的话,比起“拿冠军”更为频繁。尽管参赛成绩重要,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他并没有过于功利。他设定的三个目标是:出人才、有风格、勇夺金,其中人始终摆在第一位。从2000年开始专注崇明青训以来,经历了太多磨砺与思考,“中国足球为何一直难以突破?归结起来还是缺乏优秀的人才和明星选手。”
大家都知道,从他的基地走出了武磊。这位身材矮小的小将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得到了一系列全面细致的指导。作为中超联赛历史最佳射手、中国国家队进球最多者以及西甲留洋代表人物……这一切成就对于徐根宝而言似乎还不够。他认为过去十几年间虽然基地涌现了一批尖子球员,如武磊等,但真正称之为足球明星的人尚未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全国三大球比赛中,由蒯纪闻担任队长表现抢眼,他不仅荣获赛事最佳射手,还在前5场比赛里均有进账,总共打入9个进球,同时也展现了卓越的组织能力,无论是在技战术水平还是比拼气质方面,都已经初露星光。
作为上海足坛教父级人物,在青训领域无疑拥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网络上却常有人对其培养模式进行抨击,有些甚至怀疑他是否沽名钓誉。但实际上,自2000年以来进入训练基地的小学员们,大多数年龄仅约10岁,他们虽然基础薄弱,却潜藏着巨大的发展可能。如果没有系统性的挖掘和培育,他们又如何能够达到理想高度呢?
XU 根 宝 的 精 力 有 限 , 他 需 要 将 大 部 分 心 思 投 入 到 为2025 年粤 港 澳全 运会 准备 的 球 员 上 。 带 睑 “ 最 后 一 金 ” 引 退 是 他 当前的重要任务,而明年他仍将像以前一样,以饱满精神状态继续奋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