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应坚决废除递补制,降级队伍需感受“疼痛”
12月18日讯,目前关于明年联赛的准入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马德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最不可取、也应该放弃的一项做法就是“递补”。
竞技体育,尤其是竞技足球,其核心本质是什么?优胜劣汰!抛开各种场外因素,竞技体育和足球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胜利,因此成绩始终是第一位。这也是为什么职业足球联赛会有升降级制度,因为这种机制正体现了“优胜劣汰”的原则。
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职业联赛一直存在着“递补”现象,这实际上对职业体育和职足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从全球范围来看,没有哪个成熟的职业联赛采用过类似于“递补”的方式。邻国韩国与日本更是不必多言,而欧洲一些强国的专业联盟同样不存在此情况。然而,中国三级职业联赛几乎每年都出现一次这样的讨论。
在中国足坛管理者看来,顶级联赛规定参赛事队伍为16支,无论发生何种情况,都必须凑齐这一数字。而那些因竞争水平不足而降级的球队,也总能找到理由重返顶尖舞台,例如赞助商合同中的出场要求。此外,从日常竞赛事务操作角度看,双数球队确实便于安排。但遗憾的是,他们却忽视了“优胜劣汰”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中国职业联赛整体水准难以提升:因为许多低水平队伍无法通过竞争机制被淘汰,中超、中甲及中乙皆然,各个层次都有不少实力较弱之队参与其中。
事实上,即使取消了“递补”,即便当前16支中超球队减少至12支、10支甚至8支,在比赛组织上依旧能够顺畅进行。在主客场双循环制下,可以轻松调整为三轮或四轮,以确保比赛次数。如果采取单数团队,如15或13队,则可通过增加季后赛来解决相关问题。只有让已经降级的俱乐部真正感受到压力,并意识到没有任何旁门左道可走时,他们才会认真加强自身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职足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