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足球青训外教: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国孩子踢球梦难以实现

青训外教: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国孩子踢球梦难以实现

seoxx 12-20 08:54 3次浏览

12月20日讯 在接受杭州网专访时,来自塞尔维亚的外教内博伊萨·伊利奇分享了他对中国校园足球的看法。自2016年起,他在中国工作已有8年,目前担任江南实验学校的足球教练,这是他在华执教的第四支校队。

谈到来华工作的原因,拥有欧足联A级教练执照的伊利奇直言不讳,其中一部分因素是收入。他笑着表示:“首先,在这里当教练可以获得比以前更高的薪水;其次,我也希望能够体验不同文化,这是一种很有趣的新冒险。”

近年来,“12岁退役”现象如阴霾般笼罩于中国校园体育之上。由于升学压力增加,不少天赋出众的小球员无法继续追逐他们热爱的运动。这一点让伊利奇深感共鸣。“我没有在中国上过学,但了解到这儿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他们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到学习中,有时候确实难以平衡。”他说道,“我见过不少有潜力的小孩,如果训练得好,也许十年后能去欧洲踢球。但家长们总告诉我‘学习第一’。结果,一些孩子最终放弃了足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塞尔维亚,大多数父母都会支持孩子参与足球活动。在那里的教育环境下,即使成绩一般,小朋友也不会受到太多责备。“小时候,我父母会让我参加每场学校比赛,因为如果表现优秀,就可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不过,面对两国之间明显不同的发展背景和足球文化,他承认这种比较并不容易。

青训外教: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国孩子踢球梦难以实现

"如果现在踢球的人将来结婚生子,他们下一代通常会具备更好的足球基因,并且这些年轻人往往更加愿意支持自己的孩子从事这个项目。" 伊利奇指出:“当然,我理解父母希望孩子考入好大学、未来生活优越,但任何事情都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目前我们的目标就是探索如何实现这一平衡。同时,希望家长意识到,通过踢球,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对于儿童成长而言,篮球不仅仅是游戏,更像是一项集体运动,它增强身体素质,同时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对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青训外教: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国孩子踢球梦难以实现

"我们球队需要更多比赛,” 伊利奇强调,在塞尔维亚,每周几乎都有一次比赛,而在中国则相对较少,有时甚至要等上一两个月才能进行一次竞赛。“若只是单纯地训练而缺乏实际比赛,就无法评估训练效果。而通过赛事反馈,我们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此外,他还建议,中国小朋友应尽早接触11人制足球。“八人制场地对于15岁的青少年来说显然偏小,应从12岁开始就转向11人制。我认为这个阶段正是技术定型的重要时期,需要尽快与正规竞技接轨。如果目前某个孩童能轻松破门,那等场地变大后未必还能做到同样精准!”

青训外教: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国孩子踢球梦难以实现

然而,要想实现更多、更专业化的大规模培训,还需建设充足且适宜条件良好的操场,以及配备合格人才指导教学。对此,伊利奇十分清楚: “改变现状非常困难,现在很多学校根本没有满足需求大小标准的 足球 场,还有一些 教师 的水平亦待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讨论的是校园层面的 足球 ,而非职业俱乐部青训体系。

足球中超中国足球
火箭迎战鹈鹕 申京与亚当斯齐出场 伊森因伤缺席 中国足球2024展望:国足重生、反腐深入,中超复苏在即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