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赟定退役背后的性格冲突:与斯卢茨基的难以调和之路
2024年12月31日,曹赟定与上海申花的合同正式到期,这一天标志着他在俱乐部效力长达14年的职业生涯落下帷幕。当天凌晨,他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段退役视频,并感慨道:“十四载坚守梦未圆,退役亦留憾与光。”虽然这段视频一度不可见,但到了中午,他还是公开宣布了自己的退役决定。
回顾2011年至2024年的14年间,曹赟定为球队出战350场比赛,打入39球并贡献78次助攻。这些数字早在半年前便没有增加过。在2024年6月21日进行的一场足协杯第四轮比赛中,申花客场对阵佛山南狮。尽管马莱莱开局破门后失点,使得比分维持在1比0,但随着70分钟时曹赟定替补登场,这成为他本赛季较多的上场时间之一。
当时,由于受伤和人员轮换的问题,新任主帅斯卢茨基调整了战术安排,没有使用传统的钻石型中场,而是采用了4231阵型,让谢鹏飞和于汉超担任边翼角色。同时,在此变化下,上演组织进攻任务的是刚替补上来的曹赟定。然而,他个人控球能力强,却未能迅速向前传递,引起教练的不满,因为这是不符合斯卢茨基快速反击思路的要求。
作为一个相对严厉且少与球员沟通的主帅,斯卢茨基通常会明确表达他的战术需求,然后观察是否有执行效果,再据此做出用人决策。此外,今年引进的新国脚级中field players戴伟浚、高天意、谢鹏飞,加之老将吴曦、于汉超以及外援,使得队内竞争异常激烈。而过去一年,多名新加入的小将也曾经历被冷藏几周甚至数周情况,与此同时,于汉超逐渐转变为超级替补。因此,一些原本应获得更多机会的大牌选手难免产生不满情绪。例如,对于已步入职业生涯末端的曹赟定来说,其首发次数降至成名后的最低,仅11次,每場平均上場時間仅43分鐘。
不过,以往主帅吴金贵因其本土身份,更懂照顾大多数球员,因此特地让曹赟定尝试9号半的位置,以发挥其技术优势。当面对实力偏弱球队时,也给予其充分表现空间。但即使如此,自知无法再承接重责大任, 曹贇仍然遭遇困境,例如上海德比第一回合短暂亮相后就被换下,以及足协杯决赛更是一分未踢。他终于迎来了第三座足协杯冠军奖杯,可现场气氛却令他心情沉重:昔日在关键赛事中的“核心”,如今只是个旁观者而已,不禁令人唏嘘。
进入2024年后,从吴金贵更迭至执掌欧冠及俄罗斯国家队经验丰富但风格截然不同的斯卢茨基,对待年轻人的态度显著改变。由于技战术上的要求高峰尤其针对防守参与程度不足以匹配现状,所以对于久负盛名却面临瓶颈阶段越来越无可奈何。不论是在训练或实际比赛过程中,都体现出二人之间存在明显隔阂:
- Cao Yunding最后一次进入名单: 7月6日主办泰山,此役最终以6-0告终;然而自那以后,无缘再次披甲,只剩苦涩等待,有如悬崖般绝望;
- Sluzytsky取消资格: 将Cao排除一线队训炼,将目光锁住预备组,这是双方关系愈益紧张象征性事件.
管理层对此束手无策,本应尊重教练选择,但又不得不考虑各方利益平衡问题。一方面,他们理解成绩才是王道,而另一方面,即便小争议不断滋生,如今看似固执己见的人物正占据重要位置。 经过艰辛努力追求理想目标多年之后,不过他们始终没能实现梦想: 在近乎触碰联赛制霸荣誉背景情况下,“英雄迟暮”的悲剧总算浮现眼前。从某种意义讲,当所有希望化作泡影,那份隐忍可能就是归宿——从容退出舞台,为自己画上一句完美句号,同时也是结束彼此故事最好的结尾。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不是因为这样的矛盾,会不会写下一曲别样篇章?无人可以知道答案。“人生”这一概念,从来都是充斥着遗憾! p >